Logo
Print this page

出门迷路、忘带钥匙 恐失智症前兆

(优活健康网记者林奂妤/综合报导)忘记刚讲的事情、出现迷路、出门忘记带钥匙及随身物品,别只当初老症状,恐怕是失智症前兆!75岁的李老先生身体硬朗,平常生活自己打理。某天要到杂货店买菸,骑摩托车从家中出发去5分钟路程的杂货店,没想到找不到杂货店。巡逻员警发现拦下询问才发现他已经迷路,加上骑车时间较久有轻微脱水,联络家属后将李老先生带回家中。

老年化社会 忘东忘西别只当初老症状

随著医疗科技的发达,人类寿命延长,许多健康的高龄长者都能维持自我生活能力。神经退化疾病也因生命延长越来越盛行,初老症状如“刚讲的事情马上忘记、时常讲过去的事情”、出门忘记带钥匙、忘了随身物品等。近年来时常有媒体报导,许多迷路长者不知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甚至有遗憾事件发生。这些长者很可能是因为罹患失智症,导致走失。

人有完整认路功能

卫生福利部台南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洪炜斌表示,认路的功能属于人类高等认知功能其中之一。人因为有完整认路功能,人因为有完整认路功能,就算到了不熟悉的地方,也能够发展出找路的策略,找到正确方向并到达目的地。重要脑部认路构造包括海马回、后顶叶、后扣带回皮质等,这些构造协助人类建立空间概念,让我们能够辨识合宜路标,了解起点与目标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路径,最后准确到达目的地。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为发现人类脑部定位系统的科学家约翰欧基夫、梅─布瑞特.莫瑟与爱德华.莫瑟。

迷路导致长者、家属、社会三方负担

洪炜斌医师说明,失智症的长者由于脑部神经细胞死亡,造成认路构造的脑回萎缩,因而在认路功能产生缺陷,导致无法正确的辨识路标、无法准确判断距离远近,因而造成迷路。

迷路对长者当下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生理上的负荷,如脱水、跌倒、车祸、失温等,若没有及时发现,严重时有生命危险。家属则有强烈心理压力、照护负荷;社会则付出许多社会成本,需要透过各种管道来协助寻找走失长者。

失智症2招预做准备 降低走失率

洪炜斌医师说明,建构一个友善失智症的社会实为刻不容缓。目前大多数民众都已经对失智症有初步了解,我们可以开始让民众知道某些特殊认知行为症状很可能也是失智症的早期表现。提升大众认知,才能够帮助更多早期失智症的长者。提早给予这些早期失智症的长者预防性的治疗介入,安排认知功能复健,才能有效延缓退化:

1)家属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帮忙准备联系的卡片、爱心手练、GPS个人定位器等。

2)社区守望相助,商家或是民众发现有疑似走失的社区长辈,可以尽早通知家属并给予合适协助,防止后续遗憾事件发生。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hursday, 14 February 2019 09:34
Copyright.1997-2020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