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开13间间间都排长龙? 从元朗人龙店拆解超香超松软蛋糕的秘密

研究了古早味蛋糕24年的台湾烘焙师傅黄建勋,认为港台两地的古早味蛋糕十分相似,但松软和湿润度稍有分别。 研究了古早味蛋糕24年的台湾烘焙师傅黄建勋,认为港台两地的古早味蛋糕十分相似,但松软和湿润度稍有分别。

小时候,大街上总有一阵阵蛋香味从面包店传来,令人忍不住停下脚步,要一瞥新鲜出炉、还飘着丝丝白烟的酥皮蛋挞。由于土地问题,前卖后焗的面包店买少见少,出炉即卖的情境不再。直至上一年,此情此境才再次复现,但卖的不是蛋挞和面包,而是一个个像枕头似的“古早味蛋糕”。每逢出炉时间,店外都是长长的人龙;而这些专门店更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区落户,一年便开足13间,在香港掀起了热潮。

元朗这间开业一年多的“一肥猫古祖味蛋糕”,可算是香港古早味蛋糕店的元祖之一,每日限量发售200块古早味蛋糕。原味,$55。

元朗人龙店 日限200块售完即止

元朗这间开业一年多的“一肥猫古祖味蛋糕”,可算是香港古早味蛋糕店的元祖之一,由台湾人、80后阿猫开创。“我妈妈是台湾人,小时候在台湾读书,一直很喜欢这种蛋糕,两年前开始萌生开店的想法。”于是原本任职美容的她,由十指不沾阳春水,变为卷起衣袖、天天在焗炉前搅拌面糊焗蛋糕。

小店由开业至今,出炉时间都是排着长长人龙,甚至要在出炉前两间铺位外的公园公共空间设排队区,出炉后才让人进店付款,又限每人买两个,通常一出炉5分钟便卖完一底,“免得阻到其他店,所以要有排队区。人手有限,我们又不想粗制滥造,始终烘焗时间长,只好限量卖200块,每日出炉10次左右,卖完就没有了。”对于古早味蛋糕,她认为最重要是够湿润、松软和蛋香足,“所以焗炉的时间要控制得很好,否则焗得太久会干硬,影响口感。”

每底蛋糕除了打发蛋白,为避免“消泡”排走空气的情况,八成步骤都须人手搅拌制作。

每底蛋糕除了打发蛋白,为避免“消泡”排走空气的情况,八成步骤都须人手搅拌制作。开业后一直保持到人龙,她认为秘诀是要讲求新鲜,“很多客人会问,蛋糕是不是热的,证明他们喜欢新鲜的蛋糕。主要食材的鸡蛋都是即日打、即日用,确保新鲜。”说罢,出炉的闹钟又再响起,员工俐落地把一大盘古早味蛋糕搬出焗炉,切成一块块如厚砖的长方形蛋糕,飘出缕缕白烟;店外早已围满目瞪口呆的食客,有些人掏出电话拍摄,有些则掏出钱包准备一解口腹之欲。

“一肥猫”特选用含肉量较多、较为香口的台湾肉松,价钱是坊间面包店用的五至六倍,每一底都用上近600克去制作。台湾肉松味,$75。

 

“一肥猫”特选用不会太甜的澳洲芝士,一底双层馅料的芝士味用上80片去制作。芝士味 $65。

台湾食材炼成最强古早味 一底80块芝士双层馅料够浓味

“由于是台湾秘方,食材都想尽量用台湾原材料。”阿猫说。面粉、肉松和抹茶粉都是台湾货源,“肉松是亲自挑选,再由台湾寄过来的,含肉量较多、较香口,但价钱是坊间面包店用的五至六倍,每一底都用上近600克去制作。”但由于台湾没有出产奶类制品,芝士和牛奶则用上澳洲货源,“芝士的咸甜度和奶味都要适中,否则会盖过蛋香味,影响味道;于是挑选多轮后才选用这种澳洲芝士,一底都用上80片去制作。”坊间的古早味蛋糕只有一层馅料,但她的店就坚持制作两层内馅,“这样才够浓味。”

小店命名为“一肥猫”,是源于店主家中的爱猫,招牌上的卡通猫咪都是参照它画成。

小店名为“一肥猫”,原来亦有段故事,“我们开店前,香港只有一间古早味蛋糕店。开店前,我和生意拍档在台北万华区的‘一肥仔’面包店拜师,向有二十多年经验的师傅学习做古早味蛋糕,前后学了两个月;后来改名的时候想和师傅呼应,加上自己是猫奴,于是就取名为‘一肥猫’。”招牌上的卡通猫咪都是参照爱猫画成。而古“祖”味蛋糕的字眼,一看之下以为店家写错字,但原来都有意思,“自己是台湾人,想把祖先的味道传入香港,所以卖的是古‘祖’味。”

在口味上,阿猫坚持只有三种常设口味,是其他同类小店的一半,“想专心做好几种味,令品质更加稳定,由开店以来都只有原味、芝士和肉松口味是常设,最近才推出冬季限定的抹茶麻糬味。”抹茶味不至于完全盖过鸡蛋味,味道尚算平衡,可惜麻糬经烘焗后略为溶化,口感不算弹牙。

一年开13间 香港人变古早迷

其实早在2017年,马来西亚过江龙,在大马开过50间分店卖古早味蛋糕的“占师傅”,已将古早味蛋糕引入香港。当时一度造成排队热潮,更创下日卖500个的销售纪录。可惜2018年时,就算推出新口味、减价等推销活动,最终都是结业败走。但随占师傅结业后,过去一年港九新界反而开了13间古早味蛋糕店,大部份都是香港人开设,间间都大排人龙。部份小店除了原味、芝士等经典口味,更推出多元化的特创口味。

位于西环的“麦蛋糕”则改用以日式芝士酱制作,令蛋糕冷却后仍有拉丝、流心效果。日式芝士味,$70。

 

“麦蛋糕”的抹茶红豆味,以日本抹茶粉配红豆蓉制作,茶味突出,味道颇清香。绿茶红豆味, $60。

除了以芝士片制作,位于西环的“麦蛋糕”则改用以日式芝士酱制作,令蛋糕冷却后仍有拉丝、流心效果;芝士味较一般芝士流质、甜度较高,“这种芝士酱比普通芝士贵足四倍,但就较为香滑浓稠。”小店负责人、60后的麦先生说。小店还推出抹茶红豆味,以日本抹茶粉配红豆蓉制作,茶味突出,味道颇清香。以台湾黑糖加入面粉焗成的黑糖味则味道偏淡,只有深棕色的颜色突出。“我们特选用较高成本的美国面粉,希望口感较为绵密细滑。”他补充。

元朗小店“软绵绵”的咸蛋黄流心芝士味,灵感是来自中秋月饼。芝士咸蛋黄,$70。

最富香港特色的,可算是元朗小店“软绵绵”的咸蛋黄流心芝士味,“灵感是来自中秋月饼中的咸蛋黄,我们先自制咸蛋黄酱,再混入芝士酱,作为蛋糕的馅料,每底蛋糕都会用上300克咸蛋黄制作,高峰时期,单这种口味已日卖60件。”负责人说。

古早味蛋糕的原型,指是起源于葡萄牙的卡斯特拉蛋糕(Castella Cake),即接近长崎蛋糕。

台湾师傅:要避免蛋腥、顺喉、不油腻

普遍人一想起“古早味”一词,便会不期然联想到台湾,尤其近年淡水老街充满这类“现烤蛋糕”专门店,成为人气手信。其实古早味蛋糕的原型,是起源于葡萄牙的卡斯特拉蛋糕(Castella Cake)。在16世纪时有传教士到日本传教,并带这种蛋糕到长崎,令这种蛋糕在当地发展成“长崎蛋糕”,当中以蜂蜜味最为经典,后来更传入台湾。而台湾的古早味蛋糕由8年前开始兴起,最初有人由菜市场贩售,到6年前开始在淡水老街形成了古早味蛋糕店热潮,至今更成为了该地区知名手信。

对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而言,“古早味”是一种纯粹的口味,“古早味的意思,是指很多年前长辈们做出来的风味。以前战乱的时候食材得来不易,资讯不发达,大家都是把所有食材组合在一起,以粗糙的方法制作食物;所以制作得太精致的蛋糕,就不叫古早味了。”研究了古早味蛋糕24年的台湾烘焙师傅黄建勋说。除了研究,他现时会来港教授制作古早味蛋糕。

他又指港台两地的古早味蛋糕十分相似,但松软和湿润度稍有分别,“香港的口感较为松软、有嚼劲;台湾的较为绵密、湿润。”他解释古早味蛋糕是戚风蛋糕的一种,利用分蛋法制作,即先将蛋白、蛋黄分开处理,最终才以人手搅拌组合,“因为要将蛋白打发到最发的程度,才能令蛋糕够松软、有嚼劲,因为以前的人较贫穷,多嚼几下会有较多饱足感,故会追求这种口感。”而平板型的古早味蛋糕亦有“枕头蛋糕”之称,他就指要做到四边角有圆弧,须以“水浴法”制作,即在炉具上注入水,再将蛋糕盘放在其中焗制。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古早味蛋糕要避免有蛋腥味,“因为以前的古早味蛋糕没有馅料,鸡蛋是主要香味,如果有蛋腥味会影响风味,代表蛋不健康,或没有加入柠檬汁去腥。”另外亦要松软,故面粉的选用要严格,“例如台湾的面粉含蛋白比例较少,但做出来的蛋糕较松软、顺喉,较适合做古早味蛋糕。”